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三名”人选交流研讨会心得体会

时间:2024-03-06 09:56:30
“三名”人选交流研讨会心得体会[此文共816字]

去伪存真,雨润心田

12月22日,我参加了阳信县第四批“三名”人选交流研讨会,当听完张凤英老师执教的语言活动《寒风中的人》和张凌霄老师美术活动《小线条旅行记》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两位教师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孩子,少了“花架子”,多了真实性,打破了传统的“表演课”,还原了原生态的课堂。

想起2011年,我第一次在县里执教优质课《歌声与微笑》,说实话,刚刚由初中语文教师转变成幼儿教师的我,角色还没有转换,现在想想那节课只是我一个人的表演,我当时的关注点只在于课堂是否精彩,环节是否顺利,根本没有关注到幼儿的表现和发展。那么,如何上好一堂课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多一点怎么学,少一点怎么教

如果一堂课,老师在上课时老想着“怎么教”,那就会只想着教案,只顾着赶环节,而忽视了课堂中幼儿学习时的动态表现。张凌霄老师的执教的《小线条的旅行》关注到了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交流线条画创作的乐趣,幼儿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这节教育活动中老师教的少了,幼儿反而学的多了。

二、多一些真实,少一些作秀

以前在听公开课或优质课时,教师大部分活动的内容事先让幼儿知道,有的练得非常熟练,正式上课时变成了排练后的演出。这样的课看起来“精彩”,却没有丝毫的意义。张风英老师执教的《寒风中的人》,有些孩子看起来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是很精彩,甚至一时反应不过来,但正因为课堂的有“瑕疵”,才还原了课堂的真实,无真的课堂不一定很精彩,但精彩的课堂一定很真实。

三、多一点平实,少一点华丽  

回忆一下自己上的课和听过的课,有多少感觉是朴素的、实用的、常态下的课?许多课堂都是都披着华丽的外衣,这些华丽的外衣底下暴露的是刻意包装的痕迹。可能这样的课会很让我们感觉很热闹,颇有亮点,孩子和老师配合的天衣无缝,但它却在扼杀孩子的天性,让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中也逐渐迷失了自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说: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那我们课堂的“源头活水”又该何去何从呢?真的希望这样的课堂不复存在,把真留住,去伪存真,雨润心田,我期待着,也盼望着:原生态课堂能逐渐走上“真实有效”的轨道,最终成为我们幼教餐桌上的一道营养丰富的“家常菜”。

《“三名”人选交流研讨会心得体会[此文共81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武平文秘网 www.wptdj.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