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由中国戏曲地方剧种的风格特色想到的

时间:2024-03-11 19:41:30
由中国戏曲地方剧种的风格特色想到的[此文共2576字]

夹缝中的喘息

——由中国戏曲地方剧种的风格特色想到的

中国戏曲起源于秦、汉,成型于宋、元,历经元杂剧,明、清传奇,直至当代戏曲,历时数千年而仍在延续。中国戏曲也曾繁花似锦,上至皇宫内苑、下至旷野田间,随处可见戏曲的高歌曼舞。戏曲,俨然是那时人们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然而时光荏苒,匆匆百年,戏曲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了一种边缘化的舞台艺术。特别是众多地方剧种,他们步履蹒跚、生存状况岌岌可危。生存不易,又谈何发展?

中国戏曲的地方剧种,在二十世纪中叶曾做过一次大范围的普查,当时各民族地区存在的剧种有三百六十多种。至今还存在多少?近期的“戏曲剧种普查”应该很快会给予我们答案,我相信,若无虚报的话,现状不容乐观。当今的地方剧种,我想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形:一种是早已不见于舞台,不过是文献中曾有提及、记载,让人们知道这个剧种曾经存在过;一种是专业院团不复存在,但尚有老艺人存世,于是我们还可在某些晚会上观其风貌,但风中之烛,不可久矣;还有一种是院团曾经解散,所幸音乐体系留传于世,于是便用其他剧种演员挂牌重来,排练演出这个剧种的折子、大戏。这样的演出乐曲尚存,但演出风格不再,从抢救、保护的角度,倒也是聊胜于无;现状良好的一种自然是院团配置到位,演员行当齐全,传统、创新并举,能下乡,能进城,拥有一定的观众群。但即使是这样的地方戏院团,他们还是需要为舞台艺术之外的方方面面去奔波、求告、辗转、忐忑,如:体制、拨款、编制等等问题。“艺术创作为了政府更好的扶持”似乎成了地方戏曲院团的金科玉 ……此处隐藏1365个字……很可惜,由于编制、观众群的制约,很多剧团特别是一些少数剧种的戏曲院团,面临着迫切需要接班人却又无法消化接班人的尴尬局面。于是当接班人从学员班毕业的同时,许多在舞台上正值黄金时期的演员纷纷离开了舞台,有的转岗,有的干脆退休回家。剩下一帮还不知道本剧种是怎么回事的青年演员演绎着这个剧种,那么似乎这个剧种演剧风格特色的流失也成了必然……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不想提及、却又无法回避的。不想提及,是因为它过于沉重;无法回避,是因为它真真切切的与地方戏曲剧种风格特色流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就是城市的趋同化,文化的趋同化对地域文化的冲击、消融。现在,四合院不见了,老台门不见了,古城墙不见,小桥流水不见了,老一辈的俚言俗语不见了,老一辈的幽默俏皮不见了……随之而来地方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消失不见了。这些改变对依附于地域文化的地方戏曲未必算是什么好事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那一方方各具特色的水土养育了一个个异彩纷呈的地方戏曲剧种,如今“水土”大同,剧种焉能不同。老一辈艺术家们在舞台上创造的一句句经典台词、一个个精彩桥段都是从充满地域特色的生活中凝练、提取的,正是那“一句句”、“一个个”造就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舞台艺术。而今天,当我们再向生活伸手的时候,却发现她已经无法给予我们那份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因为那份特色已然所剩无几甚至消失不见了。我们可以竭尽所能地去保持、去张扬本剧种的演剧风格特色,却很难再去充实与发展。城市的趋同,文化的趋同,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地方戏曲剧种无法规避、无可奈何的现实……

夹缝中的喘息。今日,于夹缝中尚能喘息。明日呢?值得我们深思与探寻……

章 劼

2016•8•15

于北京•中国戏曲学院

《由中国戏曲地方剧种的风格特色想到的[此文共257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武平文秘网 www.wptdj.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