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李渭理学思想

时间:2023-10-01 21:38:21
李渭理学思想[此文共4601字]

李渭理学思想

李渭是明代著名理学家,阳明心学的继承发展者。据《思南府志·县志》记载:“旧志:嘉隆以来,儒教大兴。郡人李渭,倡理学,重躬修,教孝弟,行四礼,返朴还淳,士骎骎,慕孔孟,排释老,习俗一归于正。”(《思南府志·县志》第108页)。本文通过事例分析,在前人李渭理学思想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李渭理学思想主要由“毋意”、“先行”、“为仁”和“中和”思想组成,从而进一步丰富李渭理学思想观点。李渭的理学思想主要由“毋意”、“先行”、“为仁”和“中和”思想组成。

1.毋意

在李渭的理学思想中,首先可贵的是他的“毋意”论,这是一种注重实践的实践论。他的这一思想的形成,经历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他在躬行中,在带着“问号”的求索中,在儒学与易学融合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可贵思想。

李渭的《毋意篇》著述,集中地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然而这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据明贵州巡抚郭子章(江西人)《李渭传》载:“李渭,字湜之,思南府人。公生有异质,十五病肺,屏居小楼。溽暑,散发箕踞。父中宪公富,以‘毋不敬’饬之,即奉而书诸牖,目在以资检束。第觉妄念丛起,中宪又以‘思无邪’饬之,又奉而书诸牖。久之,妄念渐除,恍惚似有得(《思南府·县志》第353页)”;明兵部侍郎耿定力在《李同野先生墓志铭》中道:“公之学,自却妄念以至谨,一介取予去拘,士岂远哉!道林先生破其拘挛,余伯兄谓之有耻,仲兄直本心,近溪先生喝其起灭,卒契毋意之宗。”。(《思南府志·县志》第373页)。可见,李渭从最初的“妄念丛 ……此处隐藏4448个字……尽之。师过商不及,已便见‘中’之所在。子贡不知,而以过为愈矣。故夫子又告以‘过犹不及’,则‘中’之所在,盖可知矣。……知行合一,无‘过’、‘不及’,便是‘中’也。此千古对学的正脉。”(《四书近语》卷五,《孙应鳌文集》第245页)。孙应鳌还认为,中道即是心道,他说:“见孔子之心,即帝王之心。帝王之治本于道,帝王之道本于心。……心何在?中是也。” (《四书近语》卷五,《孙应鳌文集》第295页)。在这里,孙应鳌的中道观,离不开儒学、心学,离不开“中庸”内涵,并视“心”为本体。

李渭之“中和”、“中道”观,不同于孙应鳌之“中和”、“中道”观。李渭“中和”、“中道”观,是一种“融合”的宇宙观,而非“执中”的思维方法论。“中和”之“中”,并非简单的“站在中间”,而是“天人合一”视角下的“融入其中”。这种宇宙观建立在儒学、易学之上,而非单一的儒学;这种宇宙观视“自然”为本体,重视客观,而非主观;这种宇宙观视宇宙为一有机整体,人只是其组成要素;这种宇宙观强调天、地、人“大和谐”,而非在对立的两方之间找到一个维持平衡的关节点;这种宇宙观不是强调掌握哲学上的“度”,而是强调易学上的“合”。

可见,李渭之“中和”,中有“乾坤”,体现了一种易学变化观,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一种宇宙、自然“大和谐”的理念。

综上所述,李渭理学思想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李渭的理学思想源自正统儒学与易学;二是李渭重儒学正学,尤其重“仁”;三是李渭发展了王门心学,并创建了有别于“心学”的“行学”;四是李渭提出了创新的“毋意”、“先行”方法论;五是李渭提出了以“天地人大和谐”为核心内容的“中和”思想;六是李渭的“中和”思想,是“毋意”、“先行”、“为仁”思想的集中体现。

《李渭理学思想[此文共460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武平文秘网 www.wptdj.com 版权所有